Image

从沿黄古遗址发掘看柳林悠久的历史文化


编辑:2024-07-26 10:00:00


227714



柳林高红商代遗址



2004年,西部考古项目高红遗址考古队沿黄河北进展开了拉网式调查,通过几个月的钻探和发掘,在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南,当地人俗称柿枣垣的山梁上,发现了二十余处夯土基址,揭露出近四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片、兽骨,少量的石刀、骨镞、陶纺轮等实物资料,并采集到部分木炭标本。出土的陶片中可辨器形主要有鬲、罐、瓮、尊、罍、盆等。

2007年,柳林高红商代遗址列入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薛村镇高红村坐落在黄河东岸5公里处的三川河畔,三川河向西而下注入黄河,三川河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地理标识,也是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识。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传承的核心地区。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流经柳林县五个乡镇60余公里。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柳林县沿黄一带发掘古遗址40余处,大部分为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这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


228207


· 高红遗址远景 ·

高红遗址是中国北方发现的唯一一处殷商时期有着大型夯土建筑、与商文化面貌迥异的方国遗存。7号夯土建筑具有宫殿规模,非集团的力量不能做到,绝不是一处普通的聚落居址。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史籍记载的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西北部、北部活跃着的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的工方或工方内某个政治集团的权力中心所在。

221593

· 高红遗址夯土基础图 ·

距离高红遗址不足1000米的八盘山村,考古发现了八盘山遗址、杨彩塔西遗址、杨彩塔东遗址,这些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型有鬲、罐、瓮、盆、钵等,还有磨制的石斧及灰坑。

同样位于黄河岸畔的三交镇蒿园则遗址、石滩则遗址、高家沟乡王家塔遗址、孟门高家塔遗址、石西郭家塔遗址,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夹砂红陶灰陶,磨制的石斧及灰坑,足以说明早期人类活动的迹象。特别是坚固而耐用的陶器,种类多、纹饰图案多样,这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映照出早期文明的光芒。


柳林紧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具有与黄河一样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从沿黄古遗址发掘看柳林悠久的历史文化


编辑:2024-07-26 10:00:00


227714



柳林高红商代遗址



2004年,西部考古项目高红遗址考古队沿黄河北进展开了拉网式调查,通过几个月的钻探和发掘,在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南,当地人俗称柿枣垣的山梁上,发现了二十余处夯土基址,揭露出近四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陶片、兽骨,少量的石刀、骨镞、陶纺轮等实物资料,并采集到部分木炭标本。出土的陶片中可辨器形主要有鬲、罐、瓮、尊、罍、盆等。

2007年,柳林高红商代遗址列入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薛村镇高红村坐落在黄河东岸5公里处的三川河畔,三川河向西而下注入黄河,三川河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地理标识,也是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标识。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传承的核心地区。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流经柳林县五个乡镇60余公里。多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柳林县沿黄一带发掘古遗址40余处,大部分为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这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劳作生息。


228207


· 高红遗址远景 ·

高红遗址是中国北方发现的唯一一处殷商时期有着大型夯土建筑、与商文化面貌迥异的方国遗存。7号夯土建筑具有宫殿规模,非集团的力量不能做到,绝不是一处普通的聚落居址。有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史籍记载的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西北部、北部活跃着的与商王朝处于敌对状态的工方或工方内某个政治集团的权力中心所在。

221593

· 高红遗址夯土基础图 ·

距离高红遗址不足1000米的八盘山村,考古发现了八盘山遗址、杨彩塔西遗址、杨彩塔东遗址,这些遗址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型有鬲、罐、瓮、盆、钵等,还有磨制的石斧及灰坑。

同样位于黄河岸畔的三交镇蒿园则遗址、石滩则遗址、高家沟乡王家塔遗址、孟门高家塔遗址、石西郭家塔遗址,地表采集龙山文化白燕类型泥质灰陶片、夹砂灰陶片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夹砂红陶灰陶,磨制的石斧及灰坑,足以说明早期人类活动的迹象。特别是坚固而耐用的陶器,种类多、纹饰图案多样,这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映照出早期文明的光芒。


柳林紧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具有与黄河一样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

版权所有:中共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吕梁市地方志研究室)         
 监督电话:0358-8222182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宁中路9号      备案号:
晋ICP备14007065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